365体育投注

图片

同根聚力 同源筑梦 “感受·一起趣西行” 唱响“双城记”

发布时间:2021-10-08 15:30
发布时间:2021-10-08 15:3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南湖多彩植物园红枫

巴南区丰盛古镇 摄/熊伟

一起“趣”西行,车友在旅途中

巴蜀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签约仪式

两江流光 摄/张坤琨

从古韵巴地到天府之国,从彩色森林到花田喜事,从温泉之乡到芙蓉古城……巴山蜀地,遍地珍宝,俯拾皆景,触手可及。

9月10日,2021“感受·一起趣西行”活动在巴南和温江启动,五大场景活动、两大特别策划,让市民游客充分领略“诗和远方”的魅力。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文旅要先行。“趣西行”解锁的不仅是线路和体验,更是态度和行动。“同根聚力,同源筑梦”已在这里发出时代最强音。

“趣西行” 巴风渝韵醉游人

长江边上,听风吟唱,诗酒无限好!

9月10日,伴随自驾车队引擎鸣响,2021“感受·一起趣西行”自驾体验车队正式从温江启程,前往体验线路目的地——巴南。

在南温泉,游客们寻找老重庆记忆,泡了造型、功能和水温各不相同的温泉池,体验了一回郭沫若“浴罢温汤生趣满,花溪舟楫换人回”的豪情;在丰盛古镇,游客们打卡了各类宫、殿、堂、院、楼、街、巷、店、铺、民宅等建筑,品鉴了烟熏豆腐干、香烤腊肉、秘制米花糖、手磨豆花等特色美食,领略了一场千年繁华的慢生活;在彩色森林,十里彩色长廊让人置身油画,人在画中走,景在行中游……

此外,还有云林天乡、汉海海洋公园、华熙LIVE等文旅新地标,也是熠熠生辉。

“金秋的巴南,能一睹‘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盛景,能看到幸福的格桑花在天坪山上绽放,能感受到菊花展‘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视觉冲击,还能体验惊艳静谧的山野民宿、惊险刺激的低空飞行项目、大快朵颐的特色美食……真可谓触目皆景,伸手可及!”多位参与体验的游客称赞道。

据介绍,本次“感受·一起趣西行”活动,由成都市温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巴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以“感受”为主题,通过“主题沙龙”“文化影展”“主题音乐会”“自然体验厅”“西行集市”五大场景活动,“西行笑脸摄影征集”“川渝线自驾行”两大特别策划,让市民游客体验西部魅力风情。

“同根聚力,同源筑梦。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着眼新发展阶段、经略西部腹地、完善区域布局、促进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题中要义,本次活动就是互推文旅优质资源、共同拓展客源市场的生动尝试。”巴南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称。

战略取“大”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事实上,除了文旅资源互推、客源市场共享,本次活动还是不久前举行的2021巴蜀文旅融合发展论坛理论成果的生动实践。

该论坛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指导,重庆主城都市区旅游协作组织主办,重庆市巴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巴文化研究会等单位承办。

论坛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论坛、文旅交流合作签约、文旅推介等一系列活动,勾勒出了巴蜀文旅融合发展的美好图景。

“商周时期,巴国与蜀国在汉中相邻,而蜀国在四川盆地东部包有巴地,当战国时期巴国进入四川盆地后,又西与蜀国紧邻,二者在频繁的和与战中得以在青铜文化、民族文化等各方面达到充分交流、互动和交融,直至形成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论坛上,四川师范大学杰出教授、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段渝分享了他的观点。

新石器时代晚期为巴蜀文化的萌芽阶段,夏商周时期为巴蜀古代文明起源、形成并达到第一次鼎盛阶段,秦汉时期为巴蜀经济文化转型,全面融入华夏文化并达到第二次鼎盛阶段,唐宋时期为巴蜀文化第三次鼎盛并达到高峰阶段,清代为巴蜀文化重新走向鼎盛并逐步开始向近代化转化的阶段。

巴蜀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处于中国西部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枢纽地位。由这一地理上的枢纽区位所决定,巴蜀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防、资源、对外贸易等方面,历史上都处于中国西部和长江上游地区的中心位置,由此决定了巴蜀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从国家经济板块来说,巴蜀地区是正在迅速崛起的第四极,增长十分迅猛;从游客视角,巴蜀地区特色鲜明、体系完整,是引人入胜的旅游胜地;从文化角度,巴蜀同根同源,各具特色,又渊源深厚;从网民身份,这里美食诱人,网红打卡地创新频现……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大有可为。”中国旅游研究院规划所所长吴丰林在论坛上表示。

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要战略取“大”、序次有“为”、规划要“实”。

战略取“大”,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承载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因此要实施大战略,即大空间对接、大项目引爆、大市场营销、大产品构建。

序次有“为”,要分类有序、主次分明,抓住文化、旅游空间、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几根主线,一步一步去推。

规划要“实”,要系统分析,找准旅游发展在国民经济、宏观区域中发展定位的最有效手段,制定科学规划方案。

厚植文化 互补互助互动共同发展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相同之处和永远割舍不断的关系。明初和清初两次大规模‘湖广填四川’移民,形成了巴蜀人民海纳百川、包容开放、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气质性格特征。”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委员何智亚在论坛上表示。

重庆和成都都是充满希望、充满发展机遇的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两地互补、互助、互学、互动,比肩前进,共同发展,必将会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

同时,成渝两地在历史、文化、人文、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城市风貌、城市个性等方面保持有各自特质和差异。这些不同与差异,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包容性,有利于避免城市同质化和千城一面。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要把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传承城市文化、突出城市特质、彰显城市特色风貌,促进文化和旅游资源的融合共享,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才能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极具特色和魅力的走廊。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在论坛上称,生活的大山大水,塑造了巴人敦厚直率的风土人情;辗转迁徙的曲折历史,造就了巴人忠诚劲勇的品格;多元族群的组成结构,涵养了巴人开放包容的气度。

巴文化展现的主要人文特点,可以归纳为“奋勇向前、道法自然、喜乐阳光、创新发展”的精神。如巴人伐纣“前歌后舞”、巴蔓子“割头不割地”的英雄壮举万古流芳;石刻文化三教合一,庄严生动、兼容并包,是外来文化中国化的最好注解;宋元(蒙)战争山城防御体系,影响世界,攻防双方坚韧顽强、英雄辈出,战争与和平的智慧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三峡文化灿若繁星,盐业、诗词、战争、三国、航运等文化犹如一颗颗珍珠,连缀成一条历史悠久的文化长廊。

“文旅融合缺的是中间产品,文化载体和文化元素的转化,只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能激活更大动能。”白九江说。

“构建重庆文旅发展新格局,可打造世界级平行岭谷文旅典范。”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罗燕在论坛上表示。

重庆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除了著名的洪崖洞和长江索道外,还有旅游资源单体4042个,涉及8主类、39亚类、110个基本类型。其中,优良级单体旅游资源230个,包括五级以上最优级旅游资源31个、四级以上104个,涵盖大都市、大乡村、峡谷大川、温泉湖泊、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多种类型。这些资源为构建层次化、系列化、特色化的具有世界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过,旅游热也要有冷思考。目前,重庆旅游有人气,但人均消费低,过夜游客占比低,一日游占比高,景区多以免票为主,很少产生二次消费、三次消费;高附加值旅游产品供给不足,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研发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游客来源结构看,境外游客不多。

重庆坐落于四川盆地的东南边缘,位于四川盆地向盆周山地的过渡地带,在众多走向一致、相互平行的山脉之间,被誉为“世界上唯一生长在平行岭谷的大城市”。特殊的地理环境深刻影响着重庆的城市建设、生产与生活及空间格局发展,形成了重庆山、水、城共融共生的特殊空间格局。

“我们可依托重庆平行岭谷,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罗燕称,这在加拿大、美国都有成熟案例。具体为,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利用平行岭谷地貌对文旅资源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大都市带动两翼发展为根本途径,提出基于全域旅游背景下文旅资源开发与整合的新策略,主要包括整合新的文旅资源、构建新的空间格局、植入新的旅游体验方式、建设文旅主题产品、加强宣传与推广等。

在做好现有的两江四岸、山城步道、艺术湾区、西部(重庆)科学城文旅资源为主的市域景观格局上,向重庆主城“四山”“两脊”扩展,梳理出全新的眺望观景平台及其视域范围,构建以大都市文旅资源为基础,以新的眺望观景平台为典型、山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为补充的新的文旅资源库。

同时,建设世界级文旅主题产品,包括打造世界知名山水都市旅游品牌、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世界温泉之都品牌、国际国内知名的生态康养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等。

主旨演讲之后,论坛特邀专家、川渝区县代表、文旅项目运营方代表等围绕“巴蜀如何联动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话题,进行了思想碰撞和建言献策。

江风无限好,诗酒夕阳间。巴山蜀水,已备下饕餮文旅盛宴,让您“乘兴来尽兴归”!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