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打开

(欢迎您)注销

增强职业教育对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战略支撑 重庆 打造职教名片 回应发展之需

发布时间:2023-05-17
发布时间:2023-05-1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5月17日,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活动周暨重庆职业教育活动月正式开幕。活动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突出“与城共融 职造未来”理念,旨在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2021年以来,我市将每年5月作为职业教育活动月,积极开展成渝两地联动活动、市级系列活动、区县和学校特色活动,让社会更好地了解职业教育、体验职业教育、认同职业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制度建设试验区、技能型社会试点城市,重庆积极回应发展之需,以职普融通为关键、产教融合为重点、科教融汇为牵引,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供应链有效结合,培养多元化多层次人才,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提供更有力支撑,把职业教育打造成为重庆的一张亮丽名片。

“融”入社会民生

以“职普融通”为关键推动学生多样化成才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这一重大论断力破“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将进一步帮助广大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多样化成才。

重庆在推进“职普融通”中先试先行,从制度建设、政策支撑、创新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确保“职普融通”不是“单相思”而是“双向奔赴”。

比如永川区启动“百门职育课程进校园”活动,组织17所职业院校开发100门职育课程,采取基地授课、送课到校、专门定制等方式,在小学开始“职业了解”,初中进行“职业探索”,高中做好“职业准备”。

据悉,我市将职普协调发展情况纳入市对区县考核内容,深入实施“五年制”“3+2”“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一体化等长学制贯通培养、“3+4”中本贯通培养、“3+2”高本贯通培养。目前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升学率分别达到65%和20%以上,实现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职普协调发展”。

“职普融通”是人才培养的“新赛道”,我市固根基、补短板、扬优势,在规划设计上“高位谋划”,推动教育部和市政府联合印发《365体育投注推动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制定《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形成强而有力的政策支撑。

《重庆职业本科试点学校办学质量改进提升工作方案》的出台,更是进一步规范、引导和支持了职业技术大学健康发展。同时,我市将优质高职学校纳入《重庆市高等学校设置“十四五”规划》,积极推动升格或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并支持19所市属本科高校(占市属本科79%)向应用型转变,积极参与职业本科教育,目前已有2所应用型本科申请开设职业教育本科专业。

“职普融通”确确实实搭建起学生成长成才的立交桥,不断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壁垒,让有潜能的学子能借助“职普融通”路径来各展所长。

接下来,我市将以部市协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为契机,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实施中高职五年贯通一体化、中职本科、高职本科贯通培养,试点开展中职高职本科长学制人才培养,并着力完善职教高考制度,积极构建“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系统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纵向贯通到底,横向融通到边,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动职业教育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融”入经济大局

以“产教融合”为重点赋能产业加速发展

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职业教育提质领跑行动,推进品牌院校领衔、产教融合领航、办学条件领先,建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作为推动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产教融合肩负重任、领航奋进,积极促进职业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布局精准匹配,双方互补互融、共生共长。

市发改委联合市教委等部门通过《重庆市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搭建重庆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服务平台,遴选共30家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支持。

市教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建立装备制造类、交通运输类、电子信息类等15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集思广益共商融合之策、共谋多赢之计。同时不断加大投入,设立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给予民办职业院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民办企业开办职业院校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有效拉动民间资本对职业教育投入。

以企业为纽带,我市组建院校、企业、科研机构、行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覆盖全产业链条的职业教育集团82个;仅2022年就立项校企联合建设市级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60个、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4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31个,立项建设市级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60个。

弹出协奏曲、发出最强音。当前,我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全方位对接,以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发展,设置制造业专业点1938个、民生领域专业点403个,专业与支柱产业匹配度达到86%,有力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民生领域紧缺人才的需要,全市支柱产业新增劳动力70%来源于职业院校。

我市产教融合还将聚焦“一区两群”协调发展、“2+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尤其是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两大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通过依托重庆现有国家级高新区,以及“泸永江”“万达开”等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全面发力、深入实践,大写“今美于昨,明胜于今”的发展美篇。

“融”入科技创新

以“科教融汇”为牵引提升职教办学水平

“科教融汇”是一个新提法,为职业教育新发展指明了新航向。职业教育究竟如何与科学技术融汇贯通?职业教育又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培养365体育投注能助力推动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是在“引科入教”和“引教助科”两端持续发力,用好用足增量资源和存量资源,努力探索科教融汇发展新路径。

尽管“科教融汇”是新提法,但事实上我市已经探索走上了融汇之路。

在科技创新赋能人才培养方面,我市加快建设重庆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目前已上线在线精品课程1215门、专业教学资源库37个、优质视频公开课398门,覆盖专业近500个,为在校学生、社会公众提供全天候、菜单式服务,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选择性需求。另外,2022年还建有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50门。

在以科技创新服务行业发展方面,我市充分发挥院校专业人才、技术和平台优势,多部门协同共建技术技能创新积累和成果转化平台、众创空间、高技能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或智库,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企业技术革新与转型发展。仅是2022年,重庆高职院校产生经济效益68044.32万元,知识产权项目数增加2804项。

与此同时,我市还不断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积极整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等多主体育人资源,组建由科学家、工程师、技能大师组成的高水平结构化专业化科研创新团队,深入推进和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教师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科研服务能力和研发水平,将一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推动一流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真正把科研平台、项目和团队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

职业教育身处生产第一线,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中,如何进一步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车间”,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我市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职业教育还将从搭建创新平台、汇聚科创资源、加强成果转化3个方面下足真功夫。

例如在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方面,实施西部(重庆)科学城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引导具有优势的本科院校对高职院校实施“一对一”科研能力提升帮扶,切实提升职业院校科研基础能力。又如在汇聚科创资源方面,支持国家“双高计划”职业院校与在渝科研院所、本科院校围绕重点产业按专业大类联合开设“科技英才班”,探索学科专业复合交叉融合、专本硕贯通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从“融”起步,直“通”未来。

我市将继续加快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计划到2025年,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率达到90%,建设一批国内领跑的品牌职业院校,努力建设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链接>>>

以职业教育助推“一号工程”走深走实

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地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合作,互学互鉴、互促互进。

共唱“双城记”,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发展框架协议,推动相关毗邻地区政府、学校和企业联合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等9个职教联盟,为一体化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共练“双城技”,连续举办两届“川渝杯”职校技能大赛,覆盖两地职校近700所,协同举办职教活动周和职业教育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主题展。同时,积极推动成渝地区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师资、教材等方面共建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近两年开展网络主题教研活动64次,参与教师5万余人次,携手培育让职业教育人才济济。

今年1月,我市召开的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提出,要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坚持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进,奋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我市职业教育也将进一步完善一体化发展机制、推进西部职教基地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区域协同创新、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一号工程”添一把柴、燃一把火。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